每個桐鄉人心里都有一家“封神”的蛋餅店——有人獨愛一中后門的老葉蛋餅,有人鐘情老六中對面的周阿姨蛋餅,有人念念不忘新六中門口的青蘋果小吃,還有很多桐高學霸總掛在嘴邊的范氏雞蛋餅……
北港小學門口的“心意蛋餅”,此刻正迎來早高峰——“阿姨,加里脊不要蔥,醬多刷點!”“老板,我的那份蛋皮老一點啊!”“甜醬、辣醬都要,再加點榨菜。”冒著熱氣的鐵板前排起了長隊。
老板娘余良華的動作行云流水,鐵勺輕舀面糊,手腕靈巧一轉,“竹蜻蜓”在鐵板上劃出完美的圓弧。隨著“咔”的一聲脆響,雞蛋在鐵板邊沿磕開,金黃的蛋液瞬間在雪白的面皮上暈染開來。
“要辣醬多些是吧?”余良華頭也不抬地問道,手中的棕刷已蘸滿醬料,在蛋餅上勾勒出漂亮的波浪紋。一旁的油鍋正歡快地冒著泡泡,香腸、里脊肉和香酥雞等在鍋里滋滋作響。
“起鍋咯!”隨著一聲吆喝,老板手腕一抖,漏勺從油鍋中撈起一網金黃,剛出鍋的炸物香氣撲鼻。軟皮雞蛋餅里,可以裹各式加料,香酥雞、里脊肉、粉絲、土豆絲、脆皮、培根、香腸、生菜、黃瓜絲……秘制的甜面醬是靈魂,一口咬下去全是滿足。
“心意蛋餅”的招牌背后還藏著一個溫暖的誤會。25年前,這對河南夫妻在校門口開起了無名小攤,直到一位常來的學生提議取名“心怡蛋餅”。誰知制作招牌時,廣告公司誤將“怡”打成“意”,如今這份“將錯就錯”的心意,成了桐鄉人早餐地圖上一個溫暖的坐標。
中山路小學對面的“鄧記小吃”,也是很多桐鄉人從小吃到大的“蛋餅天花板”。22年前,鄧云滿和妻子開了這家小吃店,幾十年的寒來暑往,他們手中的鐵鏟不知翻轉過多少張金黃的蛋餅,又見證了多少孩童長大成人。
李女士是“鄧記小吃”的老主顧了。從孩子上中山路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上學的清晨,母子倆都會準時出現在鄧記的攤位前。“加兩個蛋,多刷醬”——這份專屬的蛋餅配方,一吃就是整整六年小學時光。如今孩子已經上了大學,可每次放假回家,都會拉著媽媽來買鄧記蛋餅。
“看著這些蹦蹦跳跳的‘小不點’,就想起20多年前第一批來買蛋餅的孩子們。”鄧云滿手上的動作絲毫不見遲緩,利落地將蛋餅裹進油紙,“如今那些孩子都長大成人了,很多還會領著自己的孩子來吃呢。”
在桐鄉,蛋餅攤與校園總是形影不離,幾乎每一所學校旁,都守候著這樣一家蛋餅店——清晨,它們用熱騰騰的香氣迎接睡眼惺忪的學生;傍晚,又以金黃的蛋餅慰藉饑腸轆轆的少年。一屆屆學生從這里畢業,而蛋餅的味道卻永遠定格在青春的記憶里。
桐鄉的晨光,就這樣被蛋餅的焦香鍍上暖色。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