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洲泉鎮馬鳴村,這絕非一句口號,而是一場將咖啡館徹底轉變為“村民共享會客廳”的共創實驗:墻上的老照片、角落的老唱片,是村民共享的“老底子的記憶”;菜單內容持續上新,靈感源自本村的特色文化符號的巧思;村民能當“共創合伙人”,貢獻金點子;就連不起眼的裝飾,都自帶村民手作的溫度。
這,就是“共創共享”最硬核的打開方式。
近日,全省首個“共創中心咖啡館”在馬鳴村“橫空出世”。作為省級首批“人文鄉村共創中心”的重頭戲,它不光是村里的一次大膽探索,更在全省范圍內首次將咖啡館這一現代社交空間,與鄉村人文共創的理念深度結合,為鄉村振興打了個“新樣”。
推門而入,即被咖啡香裹挾著墜入“共創磁場”:歲月舊影與未來燈帶“同框競技”,“土酷基因”與“新潮玩法”深度融合,每一步都在解碼共創如何喚醒老村新生。
土生土長的洲泉人朱亞杰,這位會沖咖啡、能扛鏡頭的90后主理人,神操作般地在這方天地解鎖了3個平行次元。
轉角是極具民國風情的雅座、木桌藤椅、留聲機,仿佛能聽見舊時光里的低語;再往前走幾步,卻撞入一個明亮的像素風區,“馬鳴”兩個字的像素標識,讓人忍不住想舉起手機拍攝照片,記錄下這份奇妙的復古趣味;而抬頭望向另一側,未來感十足的燈帶與流線型設計,瞬間指向未來。
“喝咖啡是引子,拍出獨一無二的‘時空記憶’才是正經事。” 朱亞杰笑著指指四周說,每個角落都歡迎“鄉村合伙人”入鏡講故事。
不過,“人文鄉村共創中心”的魅力,遠不止咖啡館這一隅。緊鄰咖啡館的共創市集,才是“村民”手藝與創意的超級秀場。
剪紙、窗花、堆繡,還有本地企業的文創產品……一件件“會講故事”的作品,將桐鄉蠶桑習俗、高桿船技、花鼓戲、吃早茶等民俗風情,化作指尖躍動的色彩與紋理,將風雅桐鄉娓娓道來。
這些作品的締造者,正是一群身懷桐鄉密碼的“共創合伙人”。他們或是將祖輩手藝代代相傳的老手藝人;或是從城市歸來,帶著新想法和新視角的青年創客;或是本地工廠里那些巧思不斷的設計師和工匠,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他們都是這片土地的熱愛者,用創意和雙手,共同編織著桐鄉的新故事,讓鄉村文化煥發新生。
馬鳴村的“共創共享”早已超越了咖啡館和市集的物理空間,更像一個鮮活的細胞,孕育著鄉村文化復興的無限可能。當村民從文化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創造者,當“共創精神”深入人心,鄉村便不再僅是記憶中的模糊背影,而成為一個充滿生機、人人貢獻色彩并汲取力量的共同體。
這或許就是“人文鄉村”最動人的模樣:文化因共創而流動,鄉村因熱愛而新生。未來,馬鳴村人文鄉村共創中心將聚焦人才培養、技能挖掘、產品開發、業態打造、品牌構建、推廣運營等關鍵環節,全力塑造有價值、可持續、內涵豐富的鄉村文化業態,探索人文鄉村建設的新路徑、新載體、新實踐。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