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鏡頭徐徐展開,一座座總部高樓從霧氣繚繞的天際線中“破霧而出”,宛如“云端矩陣”,在光影交織中勾勒出“未來感”十足的都市畫卷。
誰能想到,這個視頻竟出自桐鄉一位“95后”地理老師之手。他就是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地理老師楊天逸。
他主業教地理,副業卻“一路開掛”,拍攝、剪輯、后期、編程、制圖……技能“滿點”,妥妥的“寶藏老師”“地理大神”!
“我從小就愛‘瞎折騰’,到處‘探險’,對大自然特別癡迷。” 高中時,地理課上那些“嘆為觀止”的地形地貌讓楊天逸徹底“入坑”,2019年畢業后,他更是毫不猶豫,選擇回到家鄉當地理老師。
剛步入工作崗位,他就發現傳統地理教學的局限性,很多抽象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于是,他決定自學Python編程,希望通過技術手段讓地理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和有趣。
從基礎語法到復雜項目,他一邊看視頻,一邊敲代碼,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起初,代碼里的錯誤像“攔路虎”,讓他屢屢受挫,但他從不氣餒,每次遇到問題就反復調試,直到程序順利運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6年的學習和不斷完善中,他開發的氣候統計圖工具、光照模擬工具等,逐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神器”。
“我只需要在運行的地圖上,用鼠標輕輕一點,就能看到這個地方的每月降水和溫度。”楊天逸說,以前找每個地方的溫度和降水數據就像“大海撈針”,現在用了這個工具,點一點就“秒出答案”,方便極了。
可別小看這個工具,從構思到落地,他花了整整一年多時間,一路“披荊斬棘”,硬是把想法“變現”了。
而他開發的光照圖模擬工具,更是讓原本晦澀難懂的地球運動變得直觀起來。學生只需輸入時間和時區,就能清晰看到光照情況,瞬間把抽象的概念“可視化”。
不僅如此,楊天逸還將這些工具通過微信公眾號“咩咩畫圖”免費分享給同行,惠及所有地理老師,幫助教師們更高效地備課和教學。
在這期間,楊天逸還自學了攝影和后期,單反、無人機、三腳架是他出門的“標配”,無論是桐鄉的四季變換,還是遠方的壯麗山河,他都用鏡頭一一記錄。
西北的荒漠、青藏的雪山、黃土高原的溝壑、草原上奔跑的藏野驢、色彩斑斕的丹霞地貌、碧綠的翡翠湖……這些在江南難得一見的景觀,楊天逸都用鏡頭“打包帶回”課堂,讓學生仿佛“穿越”其中,讓晦澀的地理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我希望用我的鏡頭,讓地理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們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楊天逸說。
如今,他的課堂上,學生們個個眼睛“亮晶晶”,聽得比追劇還上頭,下課鈴響了還意猶未盡,直呼“地理太上頭了!”
“楊老師的課堂總是充滿驚喜,不僅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更激發了我們對大千世界的‘無限好奇’。”市鳳鳴高級中學高三二班的胡皓哲這樣評價道。
談及未來,楊天逸眼中滿是期待:“我想把AI‘拉進’課堂,用它的可視化和數據分析能力,讓地理教學更高效、更有趣。同時,我也會帶著學生們‘云游四方’,用鏡頭把外面的世界搬進教室,讓地理課堂永遠充滿驚喜。”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