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小學四年級后,明顯有了‘擺爛’心態,比如背英語,假使背了幾次,成績依舊不理想,就索性不背了。”類似的抱怨在家長中并不少見。
孩子面對困難選擇逃避,或是努力到一半,預感結果不理想而中途放棄等情況,讓不少家長為之煩惱。
對此,家長應如何更好地進行引導?日前,記者采訪了我市中小學校部分教師,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的桐鄉市世紀路學校專職心理教師賈天雨認為,首先,家長要通過分析孩子制定的目標是否合理,來觀察孩子是否存在“躺平”“擺爛”的內在動機。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能一味以自己的目標作為衡量標準,要以孩子們自我價值感的滿足作為出發點。其次,要學會分階段完成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具體可行的小目標,在循序漸進中實現。
實施期間,家長要做好監督,不同孩子分情況區別對待。特別是作業問題,如孩子已完成課堂作業,家長與其給孩子布置過多課外作業,不如有選擇性地引導孩子多看課外書、進行親子游戲等,營造其樂融融的氛圍。如孩子面對作業有抗拒、排斥,特別是低齡段孩子,家長不妨通過約定物質或精神獎勵等方式,讓孩子將不喜歡的作業與能產生愉快心情的事物聯系起來,讓孩子慢慢收獲成就感,重拾自信。
已帶了近20年初中生的教師劉滁云認為,大部分初一學生對學習生活充滿了熱情,但隨著學業難度的提升,有些會出現消極心態,認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因此,她建議,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從感興趣的學科或興趣愛好出發,找尋自己的閃光點和滿足感;要幫助孩子分析困難,把大困難化解成若干小困難,有方向、有方法地去慢慢攻克,讓孩子們感受到成長的力量,化危機為轉機。
從孩子自身而言,劉滁云建議,要學會自我調節,不要一遇困難就放棄,而是要積極尋找突破點,也可從名人故事中汲取力量,激發斗志。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