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檐角。
古橫街小巷。
八月未央,靜謐了六七十年的崇福鎮古橫街,又變得滿眼生機。
穿過一條不算長的弄堂,崇福鎮古城保護辦主任戴偉東帶記者走進了一間百年古宅,靠墻放置的木牌上,刻著“徐多紳故居——承志堂”字樣,往下便是用中英文記錄的這座古宅的前世今生。踩著被日頭曬得發白的青磚,再往里,入目是一間古色古香的廳堂。其間,三四個工人正站在高腳長凳上,埋頭刷漆,來回間,將雕梁畫棟臨摹出歲月的肌理。
這,是崇福古城復興的現場。
2021年1月,崇福鎮正式啟動運河文化歷史街區橫街保護整治項目,總投資3.42億元,項目包括徐自華、吳滔、徐多紳、程慶國等一系列名人故居及沿街立面的修繕等,改造面積約1.5萬平方米。“目前,橫街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基本已經完成了,正在進行收尾工作。”戴偉東邊走邊介紹,言語間難掩激動。一段350米長的橫街,濃縮了千年歲月,依稀記錄下曾經的崇德縣縣治面容。由西向東,古宅林立,商鋪熙攘,盡頭就是泱泱大運河。南北兩邊,遙望崇德學宮、寺廟和昔日縣衙等。交錯的建筑中,走出過明末清初思想家呂留良、晚清畫家吳滔、近代詩人徐自華等著名人物。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窄窄的街道兩旁,已然是衰敗的明清、民國建筑“殘軀”。橫街修繕,刻不容緩。
“其實,修復比推倒重建更難。”戴偉東舉了個例子,在修繕徐自華故居——頤志堂時,工人在一處空地發現了4塊明朝礎石,古城保護辦專家連夜翻閱史料,走訪老宅原主及曾住在這里的老一輩人,一點點拼湊出了建筑昔日容貌。在這近兩年修繕的時間里,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多數老宅的房梁和立柱老舊破爛,工匠留下能用的木料,用拼接、打箍等方式加固;所有老房子的青磚塊拆下前,先一一編號,等框架造好再運回,一塊塊壘砌起來……一切,都秉承著修舊如舊的原則。
如今,橫街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工作已近尾聲,古城辦的工作人員又投入了新的工作——招商,這也意味著離橫街正式開放,又近了一步。
“7月中旬,我們在線上發布了招商預報名的公告,截至目前,已有3家正式簽約,近百戶客商報名。”戴偉東介紹,橫街的招商定位離不開文化二字,接下來,他們將與國內知名品牌展開合作,力求將橫街打造成為集文化、旅游、表演、休閑、娛樂、餐飲、民宿為一體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作為一座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和1020年建縣史的江南古城,橫街的修繕改造,是崇福古城復興的起始。今年上半年,崇福鎮又馬不停蹄啟動了千年古城復興建設一期項目,項目總投資6.58億元,包括入口城墻、停車場、街區建筑改造、原化肥廠招待所改造、中山公園內孔廟和文壁巽塔等歷史古跡修復等內容。
在崇福鎮古城保護辦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張古城整體規劃設計項目圖紙,上面清晰地勾勒出了這片土地的未來。指著原化纖廠的位置,戴偉東告訴記者,未來這里將建設一座地下停車場,同時建設一批古城配套設施,讓這個區域基礎功能更加完善
“目前,西入口停車場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崇福鎮相關負責人坦言,現階段,崇福千年古城復興工作正有序推進,風貌綜合保護、生活品質改善、文化挖掘傳承、產業更新發展,每項任務都不輕松。
“這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崇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千年古城復興,是浙江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新的探索,也是加快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崇福將以此為契機,高質量推進古城復興工作,以期重現崇德古城歷史的輝煌、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古城價值,努力將崇福建設成為運河文化傳承標桿、融杭創新發展標桿、樂享生活宜居標桿。”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