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陳國松、陳國揚、鐘霞瑛。中心記者 沈霄龍/攝
7月1日這天,正好是鐘霞瑛的入黨“生日”,也是在這一天,她收到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和她一起收到紀念章的,還有她的丈夫陳國揚和小叔子陳國松。3枚紀念章的背后,是一個家庭在跌宕歲月中堅守的信念,這其中有分別的心酸,也有團聚的幸福,而貫穿始終的,是他們始終不變的,對黨的初心。
“我們這一輩子,就是聽黨話、跟黨走。”今年90歲的鐘霞瑛,已有68年黨齡。她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通過她的講述,3名老人的故事逐漸清晰……
陳國揚今年92歲。十幾歲時,他離開老家紹興,來到上海幸福食品廠工作。因為工作認真積極,1957年,在當時食品廠黨支部書記的推薦下,陳國揚正式入黨。之后,他便接替了老書記的位置。食品廠負責上海市靜安區居民的糕點供應,供應量之大讓心系工作的陳國揚每天天還沒亮就去廠里工作,直到天黑才回家。
而彼時,正在崇德絲廠工作的鐘霞瑛,本想帶著孩子去上海和丈夫陳國揚一起生活,但一封組織的任命書,讓她改變了主意。“當時,我其實已在上海找好了工作,但既然組織要我留下來,我就要堅決服從,完成任務。”就這樣,她和陳國揚開始了長達二三十年的兩地分居生活。直到陳國揚退休,他們才結束長期兩地分居的生活,此后一直在崇福生活。
陳國揚的弟弟陳國松,今年77歲。跟哥哥嫂嫂不同的是,他是在部隊里入的黨。年輕時,保家衛國的夢想便一直深植在陳國松心中,后來,他毫不猶豫走上了參軍入伍的道路。到部隊后,陳國松時時刻刻沖在最前,“當時部隊駐扎在山里,條件非常艱苦,什么都沒有,都是靠自己雙手一點點做出來。”退伍回到崇福后,不怕艱難、兢兢業業的品格也被陳國松帶到工作中。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對從跌宕歲月中走來的3名老人而言,這句話意義非凡。
即便是已過耄耋之年,陳國揚、鐘霞瑛仍有絕對不打破的堅持。眼下是盛夏時節,老人家中常常只開門窗通風,熱了吹會風扇。而他們身上的衣服,也已洗得泛了白,卻依舊不舍得換。
雖然生活樸素節儉,但老人對于金錢有著自己的理解。除每年繳納黨費外,每當國家有難、百姓需要幫助時,如在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時,他們都會以特殊黨費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心意。
陳國揚夫婦教導子女要做正直的人,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陳國揚的幾個子女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著黨員的初心使命。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