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給我來一碗絲粉湯,
再加兩串五香豆腐干!”
下午點心時分,東興街西段混堂弄,來的客人多了,彩文小吃店的老板席彩文正忙得熱火朝天。
“我們店已經開了24年了。”席彩文回憶道,最早的彩文小吃,只是街邊的一家小攤,賣著一塊錢一碗的絲粉湯,沒篷沒頂甚至連個招牌都沒有。顧客提到她家只會說:“走,我們到東興街去吃絲粉湯。”
直到生意慢慢好起來,席彩文才開起了小店。小吃店藏在巷子深處,甚至連導航軟件也搜索不到。
來到店門口,仿佛穿越回了那個簡單純粹的時代。空間不大,煙火氣卻十足。沒有華麗的裝潢、浮夸的宣傳,店內略顯陳舊的木桌木椅、樸實無華的鍋碗瓢盆,似乎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雖然店名為“小吃”,吃食的種類卻并不繁復,“大爆款”當屬絲粉湯。
一碗平平無奇的絲粉湯,為何能成為眾多桐鄉人心中的美食“白月光”呢?席彩文示意我們看向桌上提前拌好小料的湯碗,坦言沒啥秘訣,“絲粉湯,做的就是敞亮。”
蝦皮、榨菜、火腿腸碎、雞胸肉碎等六七種小料,再加上豬油,一同拌在碗里。等到來客人了,席彩文便打開鍋蓋,用一把大勺穿過氤氳的熱氣,撈起煮好的絲粉湯沖進碗里,一道老底子小吃就大功告成了。
剛端上桌的絲粉湯看著寡淡無味,得先用勺子往底下一探一撈,再拌上一拌,豐富的配料便與粉絲交織在一起。
每張桌子上,必不可少的還有桐鄉辣醬和玫瑰米醋。若喜歡吃辣的、吃酸的,調料添多添少全憑個人。各人各口味,清清淡淡的絲粉湯便衍生出了多種滋味。
寒冷冬日,來上這一口熱乎的,再熨帖不過。
若要問絲粉湯的最佳伴侶,那絕對是3塊錢2串的五香豆腐干。當天鹵好的豆腐干,端上來還熱乎,軟嫩嫩的。淋上厚厚的甜面醬和香蔥醬油,一口下去,齒頰生香,回味無窮。
說起自家的甜面醬,席彩文有些驕傲。能把尋常的豆腐干賣出名氣,關鍵就在這搭配豆腐干的秘制醬料里。“甜面醬是我自制的,味道絕對和別家的不同。前兩天,有位客人剛下飛機就來吃絲粉湯了,還專門買了好幾罐甜面醬帶走。”席彩文說。
除了“銷冠”絲粉湯和豆腐干,小吃店里還有鹵鵪鶉蛋、茶葉蛋和臭豆腐。鹵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滋啦滋啦的油炸聲,催促著老板的手速,也刺激著食客的味蕾。
“老板,一碗絲粉湯,跟以前一樣。”“曉得了,不加蔥。”盡管手上一直忙碌不停,席彩文眼神里卻始終帶著笑意,對于老客,記得他們的口味不是一件難事。
“小孩想吃,今天特地來買。”“彩文,今朝忙伐啦?”……來這里吃飯的客人,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有些甚至還和席彩文格外熟絡。24年,相比一個城市的興衰流轉,顯得短暫。但人與食物之間,卻足以釀出濃厚的思念。不少老住戶搬走了,又特地找回來,就為了這一口無法替代的美味。
小火煨得三冬暖,一碗熱氣騰騰的絲粉湯,每一口都是對兒時風味的深情復刻,質樸無華間,盡顯地道。
這其中,一半是滋味,一半是情懷。好在,這樣的老滋味一直都在,在喧囂都市的一隅,仍有市井煙火氣氤氳著最簡單的幸福。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