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桐鄉人已陸續擺起了“年酒”。
桐鄉人家中的團圓飯桌上,除了一系列重磅菜肴,一定會有那一道新鮮出爐的油炸春卷。滾燙的、酥脆的,冒著誘人油汁的春卷來到口中,在舌尖的跳動之下,美味也在回旋。
@暖暖的味道
桐鄉人的油炸春卷往往有多種口味,薺菜豬肉、芹菜豬肉、春筍豬肉、豬油豆沙……而制作春卷,一般要經過制皮、調餡、包餡、炸制4道工序。
手制春卷皮,極見功夫,需要師傅“眼疾手快”。面粉經水調和,直至捏在手上不掉粉,右手抓塊棉花似的面團,置手掌間來回上下顛動,然后在鍋底上快速一撳一張、一捺一轉,速度飛快,倏地將掌上面團提起,操作干凈利落,一片春卷皮頃刻白熟,透明柔軟,沿翹起的邊緣揭下即成。
春節臨近,在市區城河路的桐鄉集貿市場,春卷皮攤位前,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攤主介紹,春卷皮按斤賣,目前1斤的價格12元,大概有40張左右。
記者在現場探訪的10分鐘里,陸續來了幾波消費者。市民劉大媽說:“我女兒一家人明天回來,趁著今天有空把食材都買好,明天就可以直接包了。這樣現做現吃才新鮮!”
除了購買春卷皮自己回家加工,許多市民會選擇購買成品春卷。上午九點左右,位于市區北門大街的“兒時的味道”店鋪里,錢家兩姐妹已經忙活開了,賣早點的高峰剛過,兩人正在為炸春卷做準備。
一份豬肉餡、一份豆沙餡,都是姐妹倆提前備好的。將制好的餡心攤放在皮子上,兩邊折起,卷裹成長條,薄薄的白色面皮裹上自家調的餡料,有咸有甜,有葷有素。
炸春卷也有講究,將包好的春卷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輕輕地放入油鍋里,一陣氣泡過后就沉入鍋底。等春卷被接二連三地放入油鍋里,之前沉下去的春卷就開始浮起來了。炸到金燦燦泛油光,就可以起鍋了。
@暖暖的味道
無卷不成春。古代立春之日,先民們就有食用春盤的習俗,春卷便由此習俗演變而成。蘇東坡的詞中就有“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描述。
隨著烹調制作趨于精美,春盤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卷。在清朝宮廷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細膩溫柔的南方人,把春卷的形狀和味道做到極致、精巧,成為民俗的重要食物,寄托著人們“吉祥如意、消災祛難”的美好愿望。
@暖暖的味道
南方人迎春前后要吃春卷,就像北方人逢年過節吃餃子那般。每當聞到春卷的味道,就表明家里的年夜飯要開始了,在外的人們,應該回家了……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