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鴨,在桐鄉又稱嵌寶鴨。桐鄉人總愛把對新年的期盼,寄托在一只嵌寶鴨上。
1
桐鄉人制作嵌寶鴨,偏好挑選一年生、體重在2斤左右的“肖綠頭”。“肖綠頭”是桐鄉鄉間對麻鴨的稱呼,不同于個頭大動輒三四斤的“洋白鴨”,“肖綠頭”體型小、肉質緊實,一家人吃正正好,而且肉質結實,煮的時間長了也不爛。若是選用個大肉厚的“洋白鴨”,怕鴨已酥爛而肚里糯米未熟。
記憶中年夜飯的準備工作,便是從爺爺一早斬殺的那只“肖綠頭”開始的,因為嵌寶鴨制作繁瑣,耗時又長,必須早做準備。
爺爺搬來一張骨牌凳,將褪去羽毛的鴨子擺出“四腳朝天”的造型,叮囑我摁住鴨腿不放后,用拎出剪刀“咔嚓咔嚓”開始在鴨肚子上游走。另一邊,奶奶則準備起了嵌寶鴨的配料,糯米、板栗、火腿、香菇、紅棗、玉米……刀刃與砧板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
當爺爺把鴨子里里外外全部清理干凈,奶奶這邊的配料工作也落了聽。奶奶會將混合著生糯米、板栗等多種珍鮮食材的配料填進空落落的鴨肚子里,然后取過一旁的針線小心將鼓鼓的鴨肚子縫合好。我也沒閑著,幫著穿針,然后尋來一根長長的可以完全捆住鴨子的稻草。這是我一向擅長的,我也樂意參與到這種熱鬧的事情中來,一家人為了同一頓飯忙碌,讓年的滋味更加濃郁。
(圖源網絡:《舌尖上的中國》)
在長長的煮制時間里,湯汁將一步步透過鴨皮,沁潤入鴨肉,化開鴨子的油脂,煨熟鴨肚子里的精華的糯米、五花肉和板栗。于是,一鍋之中,所有鮮味融為一體,分毫不曾流失。
2
而如今,自家動手制作嵌寶鴨的漸漸少了,這道美味,便大多出現于熟食店或是村宴上。
冬季清晨四五點,夜色還未褪去,夏嗣毓的身影便出現在了店附近的農貿市場。當天正是周五,是店里供應嵌寶鴨的日子,為此他早早就趕來取預定好的“肖綠頭”。
四年前,夏嗣毓與妻子在桐鄉鄉下開起了一家名叫運河大鍋菜的熟食店,9口大鐵鍋,二三十個菜式,包括農村酒席師傅拿手的小酥肉、羊頭膏、豬頭膏,還有經典的嵌寶鴨,每只88元,但每周僅供周五至周末三天。
每只88元的價格看似不菲,實際算來利潤卻不多,畢竟光是一只“肖綠頭”,成本就在65元;再加上耗時耗功夫,確實吃力不討好。也正因此,桐鄉市面上的嵌寶鴨,除非真空包裝,若是新鮮燒制,大多只在節日歲時提供。
社會的快速變化投射在飲食上,便帶來了制作方法的改良。不同于記憶中縫線的嵌寶鴨,夏嗣毓在填好配料后將鴨腳和鴨頭反折進鴨肚子里,形成天然的蛋形,方便快速的同時占了吉祥圓滿的好意頭。農業機械化讓尋找一根長長的足以包裹鴨子的稻草變得不再簡單,于是,棉線便成了替代品。
(圖源網絡)
但有些變了,有些還是沒變。剛出鍋的嵌寶鴨,帶著溫潤的煙火氣,不同于鹵鴨的濃油赤醬,正宗的嵌寶鴨湯頭長,油亮光澤下彰顯著江南人薄醬細鹽的講究。解開長長的棉線,用筷子挑開反折進鴨肚子里的鴨頭和鴨腳,此時,亮晶晶的糯米,豐腴的配料,馥郁的油脂香味,一并呈現在眼前。
還是那個味道。
3
嵌寶鴨,江南特色傳統名菜,歷史由來已久。
據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正月二十五日,蘇州織造普福進糯米鴨子,萬年春燉肉,春筍糟鴨,燕窩雞絲……”這里提到的“糯米鴨子”,大概就是今日嵌寶鴨的前身。
(圖源網絡:三聯美食)
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近代中國,脫胎于“八寶雞”的八寶鴨在上海上流社會大火,更因為名人效應的加持一時馳名中外,成為上海本幫菜系的代表作。
相近的風土總是孕育相似的飲食習慣,就像桐鄉的嵌寶鴨,與蘇州、上海的,有點像,又有點不一樣。
桐鄉傳統的嵌寶鴨,用的是“煮”的手法。“鴨子冷水下鍋,放姜塊、黃酒去腥,撇去浮沫后放生抽、老抽、冰糖、八角、桂皮調味,大火燒開后轉至中小火。”鏡頭前,農村酒席師傅出身的夏嗣毓晃動著大勺,邊不停撇去鍋中浮沫邊為我們講述桐鄉嵌寶鴨的正宗燒法。
嵌寶鴨,桐鄉鄉村酒席上昔日的“王者”硬菜,不知曾為多少桐鄉人留下難忘美味回憶。在桐鄉,你得相信一個真理,正宗的村宴硬菜,永遠藏在鄉間;村宴硬菜的美味秘訣,永遠掌握在農村酒席師傅手里,比如紅燒蹄子、紅燒大羊肉、小酥肉,還有嵌寶鴨。這些傳統村宴“大件”,就好比農村酒席師傅的看家本領,看家本領練不好,在農村怎么混得開?
(圖源網絡)
也正因為烹飪手法的不同,桐鄉的嵌寶鴨是更原汁原味的。
今年,你吃過嵌寶鴨了嗎?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