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了,
總遏制不住對“吃點熱乎”的渴望。
抱著這份蠢蠢欲動,
桐鄉人的夜宵版圖里,
有一味鮮美,
受歡迎程度攀升到了全年的頂峰。
它就是粉絲煲。
充滿涼意的夜晚,
與一鍋湯湯水水、熱熱乎乎的粉絲煲,
顯得尤其“般配”。
趁熱哧溜一口,
便是漫長寒夜里,
桐鄉人最落胃的溫暖和慰藉。
去哪里吃粉絲煲?
地道的“桐鄉胃”,絕不會猶豫半分。
大發大,是很多人的首選地。
公園路大發街,大發大小毛粉絲煲
和大發大阿良粉絲煲并肩而立。
都是30多年的老店,
選小毛還是阿良,
各自的擁躉有著自己的選擇。
但不論怎么選,
都共同成就了粉絲煲
在桐鄉人心中的口碑。
晚上9點多,大發大小毛粉絲煲
迎來了第一波客流高峰。
大家都好像約好了時間一樣,
把店里擠得滿滿當當。
大幾十個菜品一溜排開,
任選素菜與加選葷菜,
是桐鄉粉絲煲約定俗成的“點單”方式。
不一會兒,
碟子里的菜就壘成了一座“小山”。
虎皮雞爪、里脊肉、荷包蛋、
豆皮、冬瓜、酸豆角……
食材足夠多,盲選也不會出錯,
怎么混搭都是美味。
晚上9點半到10點半,
深夜12點到凌晨2點,
是最熱鬧的時間段。
12個砂鍋,同步在大火下煮沸,
依然讓“煲二代”徐冰濤忙得不可開交。
“跟著父親干了七八年,
現在大家都叫我‘小小毛’。”
這個30多歲的年輕小伙子,
還開啟了加盟模式。
小毛,在市區有5家,
在洲泉、石門等地都有加盟店。
一墻之隔的阿良粉絲煲,灶頭上,
12個小鍋,也是一個都沒閑著。
Q彈的粉絲、“啵吱啵吱”的小臘腸、滑嫩的金針菇……
在沸騰的骨頭湯里滾動,
一股咸香的味道撲面而來。
上桌前拋下的油面筋,是靈魂。
拿起筷子一浸到底,
油面筋快速化身韌勁十足的面皮。
趁熱吃,多種味道融在湯汁里,
火候剛剛好,
粉絲不會嚼不斷也不過于軟爛。
裊裊熱氣上升,
“吸嗦”就進了嘴,吃得臉頰發熱。
仿佛一天的煩惱和焦慮,
都在這鍋熱氣騰騰的粉絲煲里消散了。
阿良叫張金良,
90年代初,騎三輪車擺攤
做起來粉絲煲的夜宵生意,
冬天太冷,菜經常凍住。
后來租了門面開了店……
阿良把30多年的粉絲煲店發展歷程,
張貼在了墻上顯眼位置,
成了桐鄉夜宵文化的生動一筆。
除了小毛、阿良,
粉絲煲“群英榜”里,還有偉英。
桐鄉人的純樸務實,
從這里就能看出一二。
作為桐鄉的招牌美食,
粉絲煲店名不花哨,大多源自老板的名字,
店鋪也都裝修簡單,
隨意中透著一股踏實勁,
就像粉絲煲,極簡的外表,
實則有豐富的“內涵”。
偉英粉絲煲的老板娘叫沈偉英。
“到明年3月,我們開店整25年。”
沈偉英記得清清楚楚。
最早是在東興商廈后面墻圈里,
中間搬了幾處,
現在城河路店是第四個地方。
雖搬了幾次,但偉英粉絲煲
一直沒有離開過東興商圈。
“老主顧,會自己慢慢找過來的。”
8張桌子,30來個平方,
總是讓夫妻倆忙得腳不沾地。
實話說,
桐鄉的粉絲煲著實與精致不搭邊,
但桐鄉人偏就認準這一味。
哪怕再冷的天氣,再黑的夜,
總有一家粉絲煲店亮著燈,
甚至還越晚生意越好,
還有人專門從杭州、上海等地趕來。
冒著熱氣,咕嚕嚕的節奏里,
有最真實的幸福感。
漸冷的天氣,桐鄉人的夜宵,
就得吃這么暖而有味的,才好嘛!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