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中,退居二線宛如駛入了一條平穩的“慢車道”,意味著工作節奏放緩、壓力減輕。然而,對于“斜杠”大叔陳偉宏來說,他的生活節奏非但沒有慢下來,反而像上了發條一般,愈發忙碌起來。
市總工會三級調研員、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建指導員、桐鄉市文聯副主席、桐鄉市職工文學創作協會顧問……陳偉宏擁有著多重身份,而每一個身份都有著沉甸甸的責任,以至于他的日程表直接“爆單”。
做好“本職工作”,力求創新、走在前列,就是在為桐鄉作貢獻。
為積極響應桐鄉“常青樹”行動,陳偉宏退居二線后,擔任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建指導員,繼續發揮自己的余熱。
去年11月,新鳳鳴集團總部搬遷至鳳凰湖畔,客觀上形成了“總部+基地”的格局。如何進一步加強基地黨組織建設,是擺在新鳳鳴黨委面前需要思索的課題。
在陳偉宏指導下,新鳳鳴黨委研究出臺《加強基地黨組織建設考核辦法(試行)》,探索試行基地黨組織“屬地管理+集團黨委業務考核”雙重管理模式,特別強調將規范基地黨組織負責人選任制度、黨組織工作創新、爭創各級榮譽等納入對基地黨組織的考核工作,切實夯實基層基礎,激發組織活力。
為新鳳鳴集團的黨員講黨課《黨員素質與修養》
“這一辦法的特點是強化管理、制度管人,同時又做到統分結合、靈活機動。”陳偉宏介紹道,目前這一辦法已經開始試行,并取得初步實效。
而這一試行辦法的實施,對桐鄉其他“基地在鎮街道(或外縣市)、總部在桐鄉市區”的企業黨建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眼下,陳偉宏正積極考慮如何進一步深化新鳳鳴原有的“五雙”工作法,推動新鳳鳴黨建工作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關注和研究新鳳鳴企業文化建設,接下來,他希望通過制定切合新鳳鳴實際的實施綱要來助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帶領新鳳鳴集團黨員志愿者赴兒童福利院進行慰問
記錄為桐鄉作貢獻的人,本身也是在為桐鄉作貢獻。
“去年,總工會希望職工文學創作協會能夠編寫一本關于桐鄉勞模、工匠精神的書籍,引導群眾主動投身‘六干爭先’暨‘我為桐鄉作貢獻’主題實踐活動。”陳偉宏回憶說,盡管時間緊、任務重,但作為協會顧問,又曾是桐鄉市作家協會主席,這份責任,他無法推辭。
在正式主編這本書之前,他特意召集其他8名協會會員開了一次動員會,詳細講述報告文學的寫作手法,以及采訪技巧。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他還將兩篇范文發在群里,供大家閱讀參考。而作為主編的陳偉宏,也深度參與前期的工作中,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先后采訪和撰寫了5位勞模、工匠、最美職工的故事。
在采訪優秀職工、黨的十八大代表胡曉麗的時候,陳偉宏先后跑了4次洲泉。“她不善言辭,反復強調自己‘很普通’,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陳偉宏卻在深入了解之后,敏銳地抓住“普通”這個詞,從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展現普通勞動者在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最終,胡曉麗的故事生動地呈現在紙上。“寫完后我給她看,她跟我說,她看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他回憶道。
除了要采訪、寫稿,陳偉宏還擔負著稿件的指導和修改工作。每次有人交稿,不管多忙,他都會立即回復,并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修改。他逐字逐句地斟酌,反復推敲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力求做到語言準確、生動、流暢。原本繁忙的日程更加“密不透風”。前前后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完成了文字編輯工作。在他的嚴謹把關下,12萬字的書稿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該書出版后,也獲得了一眾好評。
而作為總工會青年干部培養導師,陳偉宏每月都組織開展信息公文寫作、工會工作與先進人物采訪、好書分享交流、辯論賽、演講比賽等相關活動,傾囊相授知識與經驗,并每次進行專業點評,為總工會后備干部成長盡心竭力。
總工會年輕干部成長營活動之一:寫作能力提升培訓
即便日程已經“爆單”,然而這位“斜杠”老陳卻依舊沒有停下腳步。
“多年來,新鳳鳴黨建工作打下扎實基礎,不少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如何傳承、創新,是每一任黨建指導員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作為‘工會’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分擔一些責任,理所當然成為退居二線的我應盡的義務。”如今的陳偉宏想方設法合理安排時間,兩頭跑、連軸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作更多帶有家鄉情結的文學作品,宣傳推介桐鄉。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浙江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蒞臨位于石門墅豐村的“康涇詩家園”工作室(陳偉宏右一)
他,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多領域持續發光發熱,書寫著精彩篇章。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