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正是書畫“郎中”費春祥的工作室。
此時,大桌上正放著一幅泛黃的畫作,面上有多處破損和折痕。費春祥大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凝神屏氣,借助鉗子、毛筆,一點一點揭開字畫背后的另一層紙張。
“一幅古書畫,畫芯背后一般有兩層腹背紙、一層命紙,要揭開腹背紙與命紙后才能開始修復。”費春祥用了一個淺顯的比喻,命紙相當于人身上緊貼著皮膚的內衣,修復時要把原來的命紙揭掉,換上新的。
古字畫修復的工序大致可以分為凝洗、揭裱、上命紙和全色等幾大部分,工序多達十幾道。每道工序環環相扣,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輕心。而當下,費春祥正在進行最關鍵的一步——揭裱。“有些紙張粘得牢,很難完整揭下來,往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今年43歲的費春祥是桐鄉烏鎮人,自小喜歡篆刻、字畫的他,自1999年起便跟隨名家王勛先生學習篆刻。2005年,他又拜師裱畫師徐國林門下,學習書畫裝裱工藝。
而古字畫修復,正是書畫裝裱工藝的其中一項技藝。
古字畫不易保存,在千百年的輾轉之中,因時間空間,總會出現霉變、蟲蛀、脆裂等損壞。而修補過程又極其煩瑣,不僅要求修復師細心、耐心,擁有純熟的修復手藝,還需具備較高的美術造詣,掌握繪畫、書法等技巧。
曾經有位上海的客戶在朋友的介紹下,特地找到費春祥希望他能幫自己修復一幅清朝末年的古畫。“這是老先生家里傳下來的,拿過來的時候半幅已經破掉了。”費春祥回憶道,為了修復這幅畫,他前后花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在桌上常常一趴就是一天。
“像這幅作品殘缺破損的程度比較嚴重,里面有些字、景色缺少的部分就需要我們補上去。“費春祥介紹道,由于年代、環境等原因,古畫的舊紙也會呈現不同的狀態,這就需要修復師自己調出與原畫舊紙顏色一致的新紙一一填補上去,讓整個畫面完整重現。
半個月后,那副作品完美地修復,完全看不出殘破的痕跡。
▲修復前
▲修復后
古字畫修復工作是個慢活兒、細致活兒,技術在時間里一點點地積累沉淀。在20年的修復生涯中,費春祥接手過不少清朝、民國的古書畫。但越做,他越覺得自己要學習的越多。“古書畫修復奧秘無窮,但需要漫長時間的錘煉,做這一行,一定要潛心研究,廣泛涉獵。”費春祥說,所以只要有空,他都會沉浸于此,研究古代書畫的技法、風格,學習新的修復材料和方法。
這幾年,費春祥也會受邀參加一些非遺技藝科普活動。這個月,他還被評為了第三批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書畫裝裱工藝)。談及未來,費春祥說:“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了解這項技藝,代代傳承、不斷更新。”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