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崇福鎮御駕橋村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工作人員正將回收的廚余垃圾放置至一個綠色機器前,按下按鈕后機器便自動將垃圾倒入“體內”進行處置。“該設備日均處置量可達300公斤,通過生物降解后易腐垃圾可以變成有機肥料,直接還田,實現了‘易腐垃圾不出村’的目標。”御駕橋村黨總支副書記董金滿介紹。
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中,易腐垃圾處置一直是個難題。近年來,崇福鎮積極開展易腐垃圾源頭減量工作,不斷創新易腐垃圾就地閉環資源化處理模式,破解易腐垃圾處置難題。在實現全鎮行政村易腐垃圾智慧化收運的基礎上,崇福鎮于去年12月在全市率先引進“大胃蛙”易腐垃圾生物降解新型處置設備。文中開頭提到的綠色機器,便是該處置設備。
據悉,“大胃蛙”易腐垃圾生物降解新型處置設備每臺僅占地6平方米,收運單位將收集到的易腐垃圾投入機器后可不用再向外轉運。機器內的易腐垃圾經過24小時降解,能產出僅占投入量5%的高肥力有機肥,減量95%以上,且處置過程無污水、無臭氣排放,產出物符合國家有機肥標準,可還肥于大地,真正實現“就地化、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置目標。此外,就地處置模式還消除了二次轉運,既減輕了處置成本,又杜絕了轉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目前,該設備已在崇福鎮餐廚垃圾中轉站、御駕橋村、陳家埭村、芝村村投入使用。“隨著村民垃圾分類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村每天易腐垃圾的投放量從原先的100多公斤增長到了600多公斤。”董金滿說,截至目前,御駕橋村已就地處置易腐垃圾近40噸,減量效果顯著。
下階段,崇福鎮將持續擴大易腐垃圾源頭減量覆蓋面,著力解決好易腐垃圾資源化產品在農業中的生產應用,真正實現“源自農、還于田”。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