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因崇福鎮工業區開發,錢家埭村走上了征遷的道路,高矮不一的樓房變成了一幢幢四層半高的小洋房,村民也從田間走向了工廠。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入駐,龐大的用工需求吸引了許多外來求職者。
長期以來,錢家埭村是一個新老居民共存的新型城市“社區”,但村民們仍習慣于“老村”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我市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號角伊始,如何在人居環境、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一直是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國良的頭號課題。
改造提升后的小區。
新居民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
受訪單位供圖
積分獎懲提熱情
李國良還記得,幾年前,他剛來到錢家埭村工作時,站在鵬輝大道旁,就能看到錢家埭小區綠化帶里“彩衣飄飄”,瓜果藤蔓纏繞,巷子里的柴火堆成山。“連只腳都不知道踩哪里。”李國良形容道。
大面積的毀綠種地、垃圾亂堆放等問題,讓村委會每年都需支出一筆額度較大的修護費用。如此反復,治標不治本!
于是,李國良決定換個思路,村民的事情讓村民自己做主。他找到一些村民代表,大家聚一堂圍一桌,把問題攤開揉細,共同商討形成了《錢家埭村人居環境獎懲公約》。各村民小組選派代表,每季度對小區環境衛生進行交叉檢查,并依照分數給予積分。“村民可以用這些積分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這個辦法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積極性。”李國良說,之前“久治不愈”的難題不到半年時間就解決了。
對此,今年61歲的村民顧炳娟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之前不少人是直接從樓上往下扔垃圾,弄得房前屋后全是白色的垃圾袋。“現在走道上哪還看得到垃圾!”顧炳娟說。
而之前臟亂差的重災區——村里“白地”,如今也建起了一個個主題公園,豎起了一個個宣傳欄,放置了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健身步道,成了村民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此外,村委會還積極引入第三方物業公司,充分發揮“紅色管家”的作用。
如今再走進錢家埭小區,入目車輛停放有序、綠樹成蔭,小區和路邊設施完備,居民房前屋后干凈整潔。
以“新”管“新”促文明
幾個月前,崇福鎮興民路上還經常因為亂停車而造成交通擁堵。而現在,街邊有了專門的停車位,亂停車現象不見了,街容整潔有序了,堵車現象也少見了。
這樣的變化,源自錢家埭村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集中整治行動。“在整治過程中,村里的新居民發揮了重要作用。”李國良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村莊”,因為臨近崇福鎮工業園區,近年來,錢家埭村新居民的比例越來越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村總人口8200余人,其中新居民有6600余人。在提高原有村民參與度的基礎上,如何吸引新居民融入到文明城市創建的大家庭呢?
錢家埭村給出的答案是以“新”管“新”。2017年,錢家埭村新居民紅色服務站正式成立,人員主要由新居民黨員組成。
鄭興中是該服務站的骨干成員,在他看來,新居民與新居民溝通,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因為鄉音、鄉情,老鄉之間有著天然的信任感。”
崇福鎮世紀大道兩旁,超市、餐館、糧油鋪子、汽修店等比比皆是。“這些店鋪,很多都是新居民開的。”鄭興中說。
如何推動街容街貌提升?鄭興中把這一議題帶到了每周的服務站例會上。“大家一致同意,如果店主里有老鄉的,黨員志愿者就要幫忙勸導,負責到底。”效果也顯而易見,原先的一些“固執兒”,在老鄉們的勸導下,也開始配合文明創建工作。
在鄭興中等人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新居民開始主動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中。“我把這里當成了家,要好好守護。”新居民周元紅笑著說。
數字賦能開新局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復盤”錢家埭村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數字化”有跡可循。
李國良介紹,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該村積極向村民推廣使用“微家園”,鼓勵村民上報不文明現象和安全隱患。“村民們編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報送,問題直接反饋到村委會工作人員,村級層面能處理的問題就會得到立即處理,對于村級層面處理不了的問題,村委會工作人員也會及時上報鎮級部門進行處置。”李國良說。村民還可以通過“智慧崇福”平臺直接向鎮級上報,報送的問題會進入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進行處理。
發揮“數字化”在鄉村治理上的作用,今年,錢家埭村還有新的計劃。“接下來,我們將在前期建立“數字鄉村云”平臺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數字化智能管理,以點帶面、拉網式在4個小區和村道路出入口安裝智能化感知設備,以監控“站崗”鼠標“巡邏”一鍵模式進行視頻輪巡,實現鄉村安防治理的一體化。”李國良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